十玄门 → 十玄門

十玄门 → 十玄門
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 玄者, 妙也。 門即能通之義。 謂玄妙之門, 能通蓮華藏海故也。 蓋此十門, 乃晉雲華尊者依華嚴大經一乘圓頓妙義而立也。 〔一、 同時具足相應門〕, 謂舉一法時, 頓具一切諸法。 一法既具, 法法亦然, 交互同時, 皆得相應, 具足圓滿。 經云: 一切法門無盡海, 同會一法道場中。 是也。 〔二、 廣狹自在無礙門〕, 謂大而無外, 名廣; 小而無內, 名狹。 然大非定大, 置毛端而不窄; 小非定小, 含太虛而有餘。 所謂事得理融, 自在無礙。 經云: 能以小世界作大世界, 大世界作小世界。 等是也。 〔三、 一多相容不同門〕, 謂一佛土與十方一切佛土, 互相容納而不壞一多之相, 名為不同。 經云: 以一佛土滿十方, 十方入一亦無餘。 是也。 〔四、 諸法相即自在門〕, 謂一切諸法, 互融互即, 不相妨礙。 如一法捨己同他, 則舉體全是於彼; 若一法攝他同己, 則令彼一切即是己體。 經云: 一即是多多即一。 是也。 〔五、 秘密隱顯俱成門〕, 謂一切諸法, 互攝無礙。 如一法攝多法, 則一法顯, 而多法隱; 如多法攝一法, 則多法顯, 而一法隱。 顯中有隱, 隱中有顯, 名為俱成。 由此隱顯, 體無前後, 不相妨礙, 名為秘密。 疏云: 如初八夜月, 半隱半顯, 隱顯同時。 不同晦月, 唯隱無顯; 望月, 唯顯無隱。 然其半隱半顯之月, 非但明與暗俱, 而明下有暗, 暗下有明也。 〔六、 微細相容安立門〕, 謂一能含多, 名曰相容。 一多不雜, 乃稱安立。 然所含微細, 如琉璃瓶盛多芥子, 炳然齊現, 不相妨礙。 經云: 於一塵中, 一切國土, 曠然安住。 是也。 〔七、 因阤羅網境界門〕, 梵語因阤羅, 華言天珠。 天即帝釋天也。 珠即珠網。 蓋帝釋殿珠網覆上, 於一明珠內萬像俱現, 眾珠盡然, 互相現影, 影復現影, 遞互交光, 重重無盡。 今此法門, 亦復如是。 一一法中, 一一位中, 一一世界, 互相交參, 重重無盡。 經云: 諸佛知一切世界, 如因阤羅網世界。 是也。 〔八、 託事顯法生解門〕, 謂寄託一事, 即顯無盡法門, 令人深生信解。 疏云: 自在即稱為王, 潤益即名法雲。 金色世界即是本性, 彌勒樓閣即是法門。 勝熱婆羅門火聚刀山, 即是般若。 是也。 (梵語彌勒, 華言慈氏。 勝熱婆羅門者, 即善財五十三參中, 第九參之善知識也。 ) 〔九、 十世隔法異成門〕, 謂三世各三為別, 一念為總, 故名十世。 三世區分, 不相雜亂, 故云隔法。 三世互在, 遞相成立, 乃稱異成。 經云: 菩薩有十種說三世。 過去說過去, 過去說現在, 過去說未來; 現在說過去, 現在說平等, 現在說未來; 未來說過去, 未來說現在, 未來說無盡; 又云無量無數劫, 解之即一念。 是也。 (平等者, 謂現在中現在, 望前後過去未來得平等故也。 無盡者, 謂未來中未來, 於未來際無有盡故也。 ) 〔十、 主伴圓明具德門〕, 謂如來說圓教之法, 理無孤起, 必眷屬隨生, 故十方諸佛、 菩薩, 互為主伴, 重重交參, 同時頓唱圓教法門。 如淨空明月, 列星圍繞, 淨器百川, 近遠炳現。 名主伴圓明。 一一法會所說法門, 稱性極談, 具足眾德, 名為具德。 經云: 法界修多羅, 以佛剎微塵數修多羅以為眷屬。 是也。 (梵語修多羅, 華言契經。 )
* * *
又名十玄緣起, 華嚴宗所立, 係示四種法界中, 事事無礙法界之相, 能通此義, 則可入於華嚴大經之玄海, 故名玄門。 又此十玄妙法, 互為緣而起他, 故曰緣起。 即: 同時具足相應門、 廣狹自在無礙門、 一多相容不同門、 諸法相即自在門、 隱密顯了俱成門、 微細相容安立門、 因陀羅網法界門、 託事顯法生解門、 十世隔法異成門、 主伴圓明具德門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курсовую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